滴眼药水流到眼睛外,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状况。然而,一些人担心药效不够,可能会补滴。
近日,国家药监局发布2023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,其中一条便是“1滴眼药水就能达到治疗剂量”。
《生命时报》邀请专家,解读眼药水的最佳治疗量是几滴,并提醒你正确步骤和用药禁忌。受访专家
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健
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宁蔚夏1滴眼药水就能达到治疗量
正常人的结膜穹窿内最大液体容量为20~30微升,其中正常泪液量约为7~10微升,结膜穹窿最多只能容纳20微升药液。
国家药监局表示,市售眼药水因包装不同、开口大小不同,导致滴的药滴大小不等,每滴药液的平均体积约40微升,已经超出了结膜囊容量。
因此,当眼药水滴入后,大约有一半药液从结膜穹窿溢出流出眼外,属于正常现象。
1滴眼药水已经达到治疗剂量,无需增加药量。
多点几滴不会带来更多的吸收,除了浪费还可能使不良反应风险增加。
如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、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药物,用量加大,溢出眼内,经鼻腔或口腔吸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。
眼科医生提醒,一天内多次滴眼药水同样会伤害眼睛,如果没有医嘱,每天点眼药水次数不应超过6次。
眼药水为什么不能常滴?
目前,市面上的眼药水种类繁多,包括抗生素类、抗病毒类、激素类、抗过敏类、护理保健类等。
其中,用于眼疲劳和干眼症治疗的非处方眼药种类占比较大,主要功效为消炎、滋养、修复、止痒、润滑、舒爽、松弛等;人工泪液则分水液性和凝胶状两大类。
即使是缓解眼疲劳的,也不要长期、大量或过度使用。一些宣传有“清凉明目”功效的滴眼液大都含冰片等成分,长期使用不仅会产生依赖性,还会影响眼球血管弹性,导致结膜血管调节能力下降,甚至损伤角膜。
人工泪液相对安全系数高,副作用小,但同样不能产生依赖心理。
人工泪液与人体自身产生的泪液不同,为保证能用2周以上,多数含防腐剂。防腐剂可能损害眼表的角结膜上皮细胞,对角膜产生毒性,引起角膜受损。
此外,人工泪液所含的一些有效成分若长期使用,会稀释自然泪液,破坏泪膜和泪液释放的反射弧,引起眼部刺激,加重干眼症。
眼药水的安全使用提醒
即使在明确用量后,一些人滴眼药水的方式也存在错误,建议大家对照纠正。滴眼药水的正确步骤1.洗手,核对眼药水保质期;
2.打开盖子后先挤出一滴废弃;
3.取坐位或仰卧位,头稍向后仰,轻轻分开上下眼睑,眼睛向上看,右手持眼药水瓶,将药液滴入下眼睑1滴后,再将上眼睑轻轻提起,使药液均匀分布于结膜囊内。滴眼药水易出错的细节不要直接将眼药水滴在黑眼球(角膜)上,以免药液刺激角膜导致频繁眨眼,药液外流而降低疗效;
眼药水要悬空滴,不要让瓶口接触到睫毛,污染药液;
滴完后不要眨眼,需闭眼1~2分钟,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角鼻泪管处至少2分钟,以减慢药液排掉;
切勿用力闭眼将药液挤出;
两种眼药水不能同时滴,应相隔5~10分钟,若需同时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,应先点眼药水,隔5分钟后再抹眼药膏。眼药水的保质期滴眼液说明书一般会注明开封后的有效期,即开封后多久不能使用。通常规定是28天,但若说明书中有特殊规定,应按说明书规定执行。
超过28天,即使眼药水没有用完,也不建议使用了。因为多次开启包装,使用过程中,药品可能受到污染,及时丢掉是为了避免引起继发感染的风险。眼药水的保存方式有的对光不稳定,需要避光保存,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,使用完毕后可将其放回原外包装中,外包装纸盒可有效避光;有的对热不稳定,需要冷藏保存,如氯霉素滴眼液,可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内,2~8℃保存。